在剛剛在上海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百貨零售業年會”上,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與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2020-2021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大加快了中國百貨企業的轉型步伐,各環節數字化進程明顯提速,百貨企業積極擁抱社交電商和直播帶貨,并利用各類平臺搭建私域流量。
疫情和居家隔離政策對依賴線下客流量的零售業影響重大,百貨業在疫情期間受到重創,百貨企業營收和利潤普遍大幅下滑。得益于中國疫情在2020年上半年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消費持續恢復,各大百貨商場陸續開始重新營業,同時百貨企業通過在線渠道積極自救。從業績看,超過七成百貨企業的全年凈利潤為正。疫情迫使百貨企業加快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業務。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利豐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問卷調查,近九成受訪企業表示已經開展線上業務,業務模式包括微信小程序/公眾號商城、直播帶貨、團購服務、到家業務等。另外,66%的受訪企業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線上業務銷售額有明顯提升。此外,國內消費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著重大變化,消費者對提高生活質量類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過去一年,奢侈品類商品業績亮眼,帶動高端百貨企業業績增長;化妝品成為百貨企業主打品類,不少百貨企業開始大力布局商場美妝區。為配合顧客逐漸提升的質量類和體驗類消費需求,行業調整改造升級趨勢明顯。不少百貨企業在2020年重新調整空間利用,升級硬件水平,同時增加各類互動體驗,如加大引進餐飲項目、藝文展覽、兒童娛樂等。改造升級完成后,這些體驗項目普遍為商場帶來大量客流,同時增加了商場的人氣。展望未來,報告也針對百貨業的發展,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議 — 挖掘并重視百貨店在城市的商業地標價值、加快數字化向深水區邁進、政府給予適當財政補貼激活消費、加強百貨店在城市的商業調控規劃、以及推進國有控股零售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先生表示:“百貨業有豐富的線下場景,有多元的業務觸點,特別是在品質消費和升級消費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有較為旺盛的需求,百貨業仍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重要的是百貨零售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包括提升數字化能力、增強商品力、深化供應鏈、提高營銷效率等。”

掃碼獲取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