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4-11 16:52
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與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同撰寫的《2021-2022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于4月8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得益于經濟復蘇、境外消費回流、品質消費提升等因素,2021年百貨零售業總體增長良好,凈利潤改善。
報告的核心觀點包括:
百貨店作為時尚和品質消費的主渠道,仍有上升空間,并且品質消費的提升部分抵消了疫情的影響。
百貨業仍處于比較好的發展環境之中,包括經濟長期發展、境外消費回流、年輕人個性化需求、消費者品質消費提升、國潮國貨的興起等。
百貨店發展面臨多種問題。核心是很多百貨店仍以傳統理念指導經營,缺乏時尚敏感性,更沒有轉變傳統理念迫切性。經營理念與消費需求存在差距,導致需求與供給錯位。
百貨店仍需要堅持商品能力,調改升級、數字化改造、私域運營等,均應以此為基礎,不能舍本逐末。
線下實體零售對推動經濟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作用巨大,包括疫情保供、穩定物價、穩定就業等,目前沒有一家大型零售商像電商平臺那樣大規模裁員。
具體來看,報告分為五大主題,即零售業發展整體情況、百貨零售業發展特點、百貨零售業發展主要問題、百貨零售業轉型及發展趨勢、零售業政策需求及建議。
在“零售業發展情況”中,報告重點論述了“線上監管強化,線下迎來轉機”的觀點,報告認為,2021年線上平臺歷經三次大的監管,包括社區團購亂象治理、電商平臺壟斷治理、直播網紅偷逃稅款的處罰等。從數據上看,線上增速有著明顯下降,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長12%,為歷年最低。
對于百貨零售業的發展特點,報告歸納為四個方面,包括:
增長良好,是品質消費主渠道。原因品質消費提升、年輕一代個性化需求、國潮國貨的興起等。
兩極分化,高端百貨業績突出。原因包括境外消費回流、消費升級、品牌聚集效應等。
渠道分流,直播免稅影響明顯。直播是渠道有益補充,前提是公平競爭;免稅經營區域和牌照數量限定,影響程度有限。
技術升級,數字化進入深水區。重點是結合企業優勢和資源,把工具變為能力;中后臺實現打通協同,由內及外,內通外聯。
報告總結了當前百貨零售業發展的五大主要問題,包括:理念與時尚特質不符、發展策略和方向不明、業績增長手段缺乏、數字化突破難度大、商品力弱吸引力乏。報告認為,當今零售,不僅是數字化提升的時代,也是品質升級的時代,更是觀念轉換的時代。
報告認為,持續多維度調改升級、商品力仍是百貨重心、打造沉浸式消費體驗、數字化攻堅循序漸進、私域營銷成重要抓手、助力低碳可持續發展等是行業轉型及發展趨勢。
報告最后提出了六項政策需求及建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規范職業打假行為、支持老店改造升級、規范線上和免稅發展、商品抽檢源頭化管理、加強城市商業規劃。
獲取報告全文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