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1 14:01
從上半年的企業經營來看,實體零售的業績普遍承壓。近期各個企業在陸續進行半年總結,我們幫大家找到了一些經營相對困難的原因,主要分為內、外兩個方面。
一、 外部壓力
企業的外部影響因素可以統稱為宏觀環境,包括經濟、法規、技術等方面:
1. 宏觀經濟
例如全球市場變化、GDP增長、CPI典線、房地產和股市走勢等。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所有企業的微觀生產活動總和形成了宏觀GDP,同時微觀經濟受到宏觀環境的制約,有些直接影響到微觀企業的成本和收益。
2. 消費需求
例如消費信心、有效需求、人口結構、代際變化等,目前各個指標都處于重要的變化時期,企業應順應大勢,做好戰略規劃。
3. 競爭格局
包括同業、異業、線上的競爭,近兩年,來自合作伙伴--供應商的競爭也在強化,供應商普遍自建渠道,融合了生產和分銷兩個角色,對傳統渠道產生較大的沖擊。
4. 政策法規
近幾年,需要零售企業重點關注的政策法規包括:消費者隱私、ESG、環保合規、稅務管理等相關要求,企業的規范化要求比以往更為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治理結構、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壓力。
5. 技術變革
技術進步通過創新生產工藝,如工業機器人、3D打印,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催生新產業形態,如電子商務。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零售業引起了深入的變革。
二、內部問題
如果梳理每家零售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可能都會有幾十條、上百條,但共性的可以歸結為四大能力缺失:
1. 消費理解能力
包括定位不清晰、形象不符合潮流、年輕人不到店、有客流沒消費、沒有連單消費等,根本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對消費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消費者正處于一個巨變的時代,理解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完善的細節去執行,強化消費者的體驗,形成正向的循環。
2. 商品組織管理能力
在零售管理的英文表述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單詞“merchandising”,在英語的語境中,它是商品采購和營銷等組織管理的統稱,中文可能還沒有一個完全對應的詞語。
超市。商品管理問題體現在:品類多且雜、毛利低、周轉低、自有品牌占比低、沒有爆品等,所以當前調改的重點都離不開直采、精簡、自有品牌、生鮮等。
百貨。商品管理的問題體現在:品牌和商場兩張皮、提袋率低、連單率低、空置率高、聯營扣點或租金水平低,所以百貨的轉型升級重點離不開如何與品牌建立 更為緊密的關系,包括探索自營、深度聯營、共同生意計劃等。
3. 數字化能力
經營中主要體現在沒有新流量、轉化論低、商品周轉率低、客戶定位不準、不能精準觸達、基礎的數字化(如商品數字化)較差、沒有全域運營能力等,由于這些不足,在與線上平臺競爭中毫無還手之力,也不能有效利用數字化手段,增加到店或進場客流。
4. 組織建設能力
企業管理中存在的戰略不清晰、效率低、協同差、管理人員能力不強等,都可以歸結為組織建設能力不足的問題,從戰略到具體落地實施
受到這關的內外部因素影響,目前零售行業發展存在共性的現象,如普遍經營較為困難、發展方向不是很明晰、傳統經營模式失效等,在經營上直接的表現就是缺少流量。
企業發展的外因往往無法左右,能做的主要是強化內部能力,根本在于解決前述四大能力不足的問題,即:
1. 把握消費發展趨勢:形成更精確的市場定位,并據此組織相應的業態組合、客戶服務、空間環境等。
2. 提升商品組織管理水平:包括提升供應效率、開發自有品牌、強化與品牌商的關系等。
3. 強化數字化能力:圍繞人的數字化,重點是會員和導購的數字化營銷和管理;圍繞貨的數字化,重點是商品的基礎數字化,以及線上線下庫存一體化;圍繞場的數字化,重點是線上場、線下場、前置倉等的協同。
4. 提升組織建設水平:包括決策機制、部門間協同、適應全渠道模式的人才架構等。
企業的發展道路上,往往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形成強大的核心能力,一定能夠度過難關,再創新的佳績。
關于數字化建設問題,協會每年召開零售數字化年會,今年定于8月20-22日在鄂爾多斯舉辦。為減輕企業壓力,前50家報名的零售類會員企業,免收會議費,且提供酒店住宿及會議用餐。了解詳情,請點擊以下圖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