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04-01 11:45
當前我國境內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流通企業復工水平穩步提高、持續向好。截止到3月27日,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復工率達到了99.4%,經營商戶復工已達97.6%;大型連鎖超市、品牌便利店的復工率分別達到了99.5%和95.4%;百貨商場的復工率達到了95.8%。
但目前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山大,潛在的無癥狀感染者傳播病毒風險日益增加,關系到我國疫情防控大局。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專門指示要突出做好無癥狀感染者防治,并作出了決策部署。但疫情成功防治需要靠大家一起行動,繼續保持耐心謹慎,堅持科學防疫措施,不斷完善細節,保障員工和顧客安全,直到疫情徹底結束。
零售企業作為一線民生保障單位,不可避免首當其沖,面臨的疫情防控任務和壓力依然不輕,需要堅持做好復工“戰疫”不松懈。
一、中央高度重視,指示突出做好無癥狀感染者防治
3月3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
當前我國境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繼續鞏固,復工復產積極有序推進,成績來之不易。為防止出現防控漏洞,必須突出做好無癥狀感染者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
1、要有針對性加大無癥狀感染者篩查力度,將檢測范圍進一步擴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已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有特殊要求的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
2、一旦發現無癥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
3、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防止遲報漏報,這既有利于引導公眾做好防護,也有利于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4、盡快查清來源,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
5、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癥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
6、做好患者出院后按要求復查,加強復陽人員醫學管理等工作。
二、無癥狀感染者存在傳染傳播風險
根據衛健委權威發布,依據目前的監測和研究,無癥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少數病例樣本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相差無幾,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此,無癥狀感染者具有以下特征,存在傳播風險,需要突出重視,做好防治。
1、傳播的隱匿性。由于無癥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癥狀與體征,難以被發現,導致其傳播難以預防。
2、癥狀的主觀性。癥狀輕微或不典型者,感染者自己意識不到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
3、發現的局限性。采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癥狀感染者,尚有部分無癥狀感染者未有機會接受檢測,還沒有被及時發現。
三、無癥狀感染者發現途徑及統計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要求,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是分項統計、直接報送。無癥狀感染者的統計人數不含在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當中,過去一段時間沒有公開發布無癥狀感染者有關的確切信息。目前發現無癥狀感染者主要有以下四種途徑:
1、對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
2、新冠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的主動檢測;
3、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
4、對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人員的主動檢測。
據衛健委網站信息,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
由于疫情傳播的復雜性,以及無癥狀所造成的隱蔽性,前期存在以及近期境外輸入而未被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成為當下做好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一旦防控不到位,就有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李克強總理指示,“無論是通過哪種途徑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都要根據醫療規則制定明確的科學防治方案,堅決遏制可能形成的新的病毒感染和疫情傳播。”
四、對無癥狀感染者防控建議
1、對政府管理部門
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無癥狀感染者相關信息,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數,自覺加強防護,有利于疫情防控,避免不必要的擴散;
盡快對潛在無癥狀感染者的排查。首先,對復工人員進行仔細排查,排除潛在風險,營造安全的工作環境,使大家安心工作;其次,創造條件引導對自身存在無癥狀感染者疑似的人員進行檢測,進一步排除潛在風險,營造安全的生活環境;第三,加強對重點城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
2、對企事業單位
對無癥狀感染者風險防范宣傳到位,參照《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零售、餐飲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等行業防疫指南,注重細節優化方式,堅持各項防控措施不放松。
3、對普通民眾
加強自我保護,繼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在疫情結束之前,堅持少去人群聚集場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衛生,做好健康監測,定期開窗通風,實行分餐制等健康生活行為方式。
五、無癥狀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定義
1、“無癥狀感染者”,是“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的簡稱,指無臨床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為陽性者。
無癥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始終為無癥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隨后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于潛伏期的“無癥狀感染”狀態。
2、“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癥病例發病后,無癥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后,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護者:
1)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到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經調查評估后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例(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感染者(輕癥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六、無癥狀感染者的防治措施
采取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如果核酸檢測仍為陽性者,則繼續隔離醫學觀察。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進行規范治療。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