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第一年,門店月銷售額平均達到1400余萬元,關店時這個數字變更為400余萬元,直降1000萬元左右。
為杭州市民服務了3年的歐尚石祥路店,以這樣的方式謝幕。
10月14日,杭州市歐尚石祥路店貼出這樣一則《顧客告知書》:由于公司戰略布局調整,本商場將于2015年10月14日18:00停止營業。這是繼2007年歐尚關閉天津店后,關閉的第二家門店。
消息人士透露,傳統零售業日益凋零的大環境,門店的選址、商圈是一個因素,但最關鍵的仍在于門店內部管理出現問題。
硬件 物業、選址存隱患
對于該門店的關閉,多名消費者及員工表示并不意外。
從外部因素上說,該門店周圍多4s店,社區并不多。自3年前門店開業,附近高架橋、地鐵等公共設施的整修接二連三。商圈內競爭較為激烈,500米內的萬達廣場樓下有華潤蘇果,1公里內有世紀聯華,2公里內有永輝超市、麥德龍,就連歐尚在杭州開的第一家門店也在歐尚石祥路店的3公里商圈內。
就歐尚石祥路店本身而言,其位于海外海杭州商城的3層。大廈的1、2兩層批發市場,4層才是停車場。樓下購物環境復雜、樓上這些“硬件”因素都給門店的經營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軟件 內部出現惡循環
據消息人士表示,歐尚石祥路店關店時,店鋪整體損耗達到7%,其中蔬菜損耗已經到40%。部分供應商提出,只要門店同意他們停止供貨,愿意每月幫門店支付兩位員工的工資。
在客流、銷售額雙降的情況下,門店采取了許多控制損耗的辦法,如裁員、采購補貼等。在關閉的前幾個月,歐尚石祥路店配置的70多臺收銀機,早晨營業時只有2臺在工作,下雨天門店只開設1臺,消費者只能排隊付款,日常經營中,高峰期約有30臺收銀機正常收銀。
人員的減少,商品整理不及時,導致過期商品遺漏在貨架及倉庫內。一般情況下,賣場銷售過期商品遭遇消費者投訴時,公司應當以10倍于商品的價格,對消費者予以賠償。
歐尚石祥路店,過期商品被投訴時,多數需部門經理用個人財產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對于這種控損方式,部門經理往往采取離職或將賠償費用轉嫁給供應商或一線員工。轉嫁給供應商,供應商把這部分費用分攤到商品上,最終讓消費者買單。轉嫁給一線員工,則會倒逼員工離職,該店的離職率一度達到60%,開店時400余人,閉店時僅剩下260人。
消費者消費體驗效果下降、員工對門店不滿意,又促使銷售的下降,訂貨量的減少,商品價格的提升,商品的積壓、過期等,新一輪的惡循環又會開始。
矛盾 兩類人的調和
“做商業總是有困難的,但門店的關閉,人的因素很重要。”一位不具名的員工表示,該門店的關閉與門店內部人員體系構成有著莫大關系。
據該員工介紹,歐尚石祥路店的員工分為兩類——本地人和外來者。杭州本地的員工多追求穩定,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們是最不想門店“關張”的人,但又想安逸,工作積極性相對來說就沒有那么高昂。另一波則是外來者,他們多是公司委派或非本地人,來到杭州門店就是想轟轟烈烈做出一些成績,這樣就需要有一定的業績,對工作的要求就更為嚴謹。
因為訴求的不同,兩隊人在溝通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一些摩擦。這時候管理層的統一調配和協調能力,對門店的經營、管理就會產生很大影響。
在該店第一任店長任職期間,門店順利完成了總部指派的1億多的年銷售目標。當時,門店配備的各處處長都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開業第一天來客數達1.5萬人次,營業額達170萬元,月營業額平均在1400余萬元。
2013年11月,第二任店長就職。當年春節銷售較上一年同比下降近20%,之后的每月銷售都在大幅度降低。
面對這種情況,公司先后派遣了5位督導進行管理,中、法人員均被啟用,其中不乏曾讓歐尚一家門店年銷售額達10多億的“王牌店長”,但均收效甚微。到了2015年,該門店的日銷售僅為10多萬元,月銷售額平均在400萬元左右。最終,歐尚總部選擇關閉門店。
對于員工,上述人士表示,公司已按照《勞動法》對員工進行補償。工作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另支付1—3個月工資作為失業補償,如果愿意留在公司又符合公司招聘的人員將調任其他門店。關于消費者積分卡、售后服務等問題,將全部由歐尚杭州一店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