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8-12-03 14:40
據北京商報報道,11月26日,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公布了未來五年的戰略計劃,推出更迎合顧客喜好及符合品牌定位的產品,簡化公司工作流程,建立更精簡的公司架構,并逐步淘汰虧損業務的戰略措施。與此同時,ESPRIT也對自己的品牌定位進行了解釋:我們不是快時尚,也不是廉價品牌。
ESPRIT對中國市場仍持樂觀心態,預計到2023年,ESPRIT將在中國地區新增220家店鋪,而此前,ESPRIT曾在中國市場大舉關店。數據顯示,2017年,ESPRIT在中國內地凈關閉57家零售和批發門店,香港凈減少3家直營門店。
在國際市場,ESPRIT則采取了為期五年的階段性戰略營銷方法。在未來2-3年,ESPRIT旨在設置基礎和保障利潤、減少虧損并建立強大基礎,從店鋪、總部和工具進行重組,預計在2-3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查閱過往數據發現,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業績達到頂峰:營收同比增長25.6%,實現經營收入372.27億港元,毛利同比增長超25%至199.7億港元。之后,ESPRIT的業績數據越來越不理想,營收連續七年下滑。到2017/2018財年,思捷環球全年營收已經下滑至154.55億港元,毛利下滑3.75%至79.21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虧損25.54億港元,同比暴跌3911.94%。
面對業績下滑困境,ESPRIT并不是沒有做出改變。
2012年9月,思捷環球以打工皇帝級的天價薪酬4035萬港元挖來競爭對手Zara的主帥馬浩思加盟。但ESPRIT與Zara的經營模式存在根本的區別,ESPRIT效仿Zara最終還是完敗!今年3月,思捷環球突然宣布,馬浩思將卸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集團首席執行官,由英國快時尚New Look原首席執行官Anders Kristiansen接任,2018年6月1日生效。
據北京商報消息援引業內人士分析稱,新零售下求變,“此次ESPRIT對集團重新規劃,其實是迫不得已,但也是唯一的選擇。”
(文章用于行業分享,系本站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涉及侵權,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