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0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第127期經濟每月談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著力點,首先是要保民生、保企業。祝寶良表示,從一季度統計數據來看,3月份的經濟增長指標相對一二月份降幅已經明顯收窄,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復,出現了小小的一個V型反轉,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季度的影響還是非常大。從對消費的影響來看,祝寶良分析說,一方面居民收入還可以,另一方面消費支出下降的比較大,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了6萬多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出4000多億元的儲蓄,有可能是不敢消費造成儲蓄增加,而儲蓄增加對后期的消費可能會有一定拉動作用。但他也指出,這到底是因為預防動機強,還是因為不敢消費不能出去消費造成的,還需要判斷。“如果是預防動機強,這就意味著即使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消費可能也就不像有人所講的那樣可能會出現爆發式反彈。這個問題還需要再關注。”祝寶良說。在穩消費方面,“我贊成在城市里面搞消費券。”祝寶良表示,中國有290多個地級市,如果每個城市都發放消費券用于食品、日用品、旅游、文化等的消費,大家通過支付寶等手機系統抽簽,就可以來拉動消費,支持企業發展。“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放在哪?我個人認為第一點就是要保民生、保企業。”祝寶良說。祝寶良表示,第一,要保護好我們現有的企業,特別是大量的高水平出口企業,產業鏈長、供應鏈長、技術水平高的這些企業,一定要保護它們的生產力,一旦疫情結束,它們馬上就可以生產。第二,要保民生,讓相當一部分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障。“這兩保是我個人認為目前看最重要的,只要保下來,在比較短的一個時間,只要疫情能控制住,中國經濟可能就馬上起來。”祝寶良說。在保企業方面,祝寶良建議,可以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建立紓困基金,給有困難的企業注入資本金,甚至回購股票。在保民生方面,祝寶良認為,可以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通過農村的扶貧系統,給暫時出不來的農民工和農村困難家庭進行補貼。按照現在農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支出,主要是保兩方面,一是保吃飯,二是保困難家庭的住房支出,實際上就是電費支出。這個錢不白給,而是通過農民參與農村道路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方式,與扶貧渠道結合在一起。第二個渠道,在城市里,通過城鎮登記失業系統,給失業居民發放失業保險金。同時,通過低收入人口建檔立卡系統,對城市貧困人口發放保險金。第三個渠道,對離退休人員和在校大學生實行價格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