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12-28 16:53 作者:又言
近期,互聯網行業發生多起監管案例,引起大家關注: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國市監處【2020】26號、27號、28號三個案涉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的處罰決定書,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據澎湃新聞)
12月15日,羅永浩公司“交個朋友”在微博發布聲明,11月28日“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是假冒偽劣產品。一分鐘后,羅永浩轉發確認了此條微博。(據南風窗)
在之前的12月13日,職業打假人王海在微博上喊話羅永浩,稱其在直播時售賣的某品牌漱口水用洗牙視頻來表現漱口水的效果,涉嫌虛假宣傳。
12月17日,京東就短視頻廣告事件第二次道歉。表示堅決維護高水平的商業倫理和運營規范,堅持做最受用戶依賴的企業。(據京東集團)
12月23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辛巴帶貨燕窩”事件的處理結果,其中涉事的辛巴旗下廣州和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被罰款90萬元。當日夜間,辛巴公司對處罰進行回應,表示接受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燕窩事件”的行政處罰決定,并會積極履行責任并做相關整改。(據中新網)
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調查組執法人員進駐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開展調查。調查人員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調查詢問,并提取相關證據資料。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積極配合,認真接受調查組詢問,及時提供相關資料,自覺接受調查。整個過程平穩有序,當天現場調查全部結束。(據浙江在線)
12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螞蟻集團。(據央行官網)
這些事件,有三個主題,一是反壟斷,二是打假,三是社會責任,這些問題短時間集中出在互聯網企業身上,值得思考。對于線下實體零售企業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是輿論上的影響。無論是專家學者,或是普通的消費者,都會對線下網點的價值重新認識。
例如線上標注有“專柜同款”的商品,那么沒有標注的是,是否質量上有所差異?是否是專供線上?
對于“種草”、“收割”等用語和方式的泛濫,是否過于功利?是否過度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
“安利”推薦,是自己喜歡還是利益驅動?
……
這些不僅是消費者需要思考的現象,也是電商平臺需要反思的問題。
二是經營上的影響。近一段時間,線下消費有明顯提升的跡象。
如SKP全年銷售可能超過175億,再創新高;
杭州大廈每年一度的內購會(一天時間),從2014年的破1億,2016年的破2億,到今年突破4個億;
東百商業從“超級百貨”向“無界百貨 ”探索,多個專柜銷售名列全國前列;
新世界大丸百貨依靠IP和會員營銷,突出化妝品經營,屢創佳跡;
信譽樓百貨集團銷售和利潤同比二位數增長;
……
眾多案例,表明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受到線上消費分流的影響,但線下實體通過改進體驗、提升商品力、強化營銷、應用數字化等手段,逐步恢復了活力。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線下零售在抵制假冒偽劣、踐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在互聯網時代,仍然把實體零售和互聯網渠道作對比,可能有些狹隘,但對大部分實體零售來說,把握住、經營好線下才是根本。互聯網手段是我們用以優化和強化線下的工具,而不是參與競爭的場地。同樣,互聯網也不是放飛自我的天地。堅守規則,才能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