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6-02 16:07 作者:紅星新聞
這幾天,成都又刷屏了。
一是,成都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成為我國第四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另一則是,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成都再次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城市的魅力有諸多維度,而“人”始終是衡量一座城市綜合實力與發展能級的重要指標。當我們找到了成都對人的核心吸引力,也就找到了這座城市由內而外的魅力所在,以及6年霸榜新一線城市榜首的背后邏輯。
▲夕陽下的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商圈 王效 攝
作為西部消費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消費向來是成都的城市底色。早在晉朝,左思在《蜀都賦》里就寫了成都人的生活畫面:美食配美酒、音樂加舞蹈;早在北宋時期,這里就誕生了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見證了商業的繁茂……
如今,成都開啟了新一輪消費進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這不僅是對城市消費力的認可,在新發展格局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意味著更多:站在全球消費市場制高點的城市,將擁有強大的輻射力,讓高端生產要素加速集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于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不僅是一座城的目標,更關乎是否能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從而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率先取得突破。
增加消費供給:首店下的“市場力”
5月14日,鉆石巨頭De Beers(戴比爾斯)西南首店正式落戶成都。
談及為何選擇成都作為首進西南的第一站,戴比爾斯中國區總經理周育如談到,成都是一座極具活力的城市,不僅有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食,更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我們早已把拓展成都市場作為心儀已久的搶灘之地。”
同樣看好成都市場的還有歐米茄中國區副總裁楊驊,因為“成都是歐米茄中國市場發展的重要城市之一”,近日,該品牌在成都又迎來了一座品牌旗艦店的全新揭幕。
首店,已然成為成都激發消費活力的一大“利器”。按照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的說法,首店不僅是指代表性品牌或新品牌在某一區域開的首家實體門店,也包括傳統老店通過創新經營業態和模式形成的新店,“它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創新力與生命力”。
為此,成都提出自2019年起,每年爭取新落戶國際首店及世界品牌100個以上,將成都打造為重要的國內外新品首發地、高端品牌首選地、原創品牌集聚地。
從數據看,成效明顯——2020年,成都引入386家各類型首店,僅次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三,繼續領跑新一線城市。
今年初發布的《2020年成都首店經濟發展報告》還透露了成都商業的另一種魅力——除首店外,成都是繼北京、上海外奢尚第三城。這是因為,成都的時尚指數引領新一線城市,近年來大牌秀場不斷增多,國際時尚地位提升。
社交網絡上不少人為成都的“時髦”拍手叫好,業內對成都的首店經濟發展予以高度評價,認為加碼“首店”既為市場帶來了熱度、填補了空白,也為消費者奉上了新興消費內容,進一步豐富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而市場良好的業績表現則加速吸引更多品牌入蓉。成都遠洋太古里總經理伍玉珊表示,在零售領域,很多國際品牌已經開始將成都作為其中國戰略的前線和重心。“各大國際奢侈品牌,作為零售品牌投資的風向標,也開始視成都為一個極具特色的潛力市場。”
▲春熙路文創集市 資料圖
當然,增加供給不止于“首店”,更多全球首發首秀為成都融入全球市場分享國際消費資源按下了“同步鍵”。古馳、香奈兒、迪奧等國際一線品牌相繼落地全球首發、全球巡回的特別活動或者特別概念的快閃店,芬迪半年之內兩度在蓉舉行全球首發活動……
在商務部國家高級智庫專家向欣看來,“雙循環”背景下,國際一線品牌的入駐,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并最終真正提升本土商業及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成都市場的機會在于,通過“品牌+業主+政府”三方合力,還將激發更大的消費潛能。
提升消費功能:生活城市的“競爭力”
每天早上,雙橋路的社區菜市場都熱鬧非凡,買菜的人簇擁著擠過擺滿蔬果小菜、雞鴨魚肉的各個小攤。菜市場對面的mini咖啡館也開門了,店主吳剛忙著為上班族沖調澳白咖啡,很難想象,藏匿于成都老舊小區里的這家小店,開業沒多久已經成為超級“網紅”。
最近,“萬巷更新”的成都經驗獲住建部推薦,提供給全國各地學習借鑒——要知道,特色小店和“老成都”,這種消費與城市相映成趣的現象,是消費城市的“成都特色”。
事實上,“消費城市”不是突發奇想的目標,它更像是千百年來成都持續練就的“內功”。
在2300多年的建城史里,成都最響亮的名號是“天府之國”,因為物質充盈、生活富足,人們更愿意在物質形態上追求極致的美感。所以成都人好美食、好美酒、好音樂,也好生活,醞釀出獨特的生活美學。美食、美酒、蜀錦、交子,商肆繁華是成都歷史里優雅飄逸的一筆。
▲成都成華區香香巷
最新動作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活成本競爭力提升工程將著眼于提升成都生活城市的“競爭力”。
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生活成本競爭力并非簡單地以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高低作為衡量生活成本的主要因素,真正的競爭力還在于居住保障、生活消費、社區服務等的供給是否多元,能否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據悉,今年成都將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主線,實施舒暢消費計劃,在推動消費場景營造、數字經濟賦能、品質消費升級方面加大力度,從擴大消費新供給、打造消費新場景、激發消費新活力、培育消費新品牌等方面入手,推動市民日常消費向舒暢消費轉變、剛需消費向舒美品質轉變。
“在發展跨境消費方面,我們將加快建設天府國際空港、免稅購物中心和市內免稅店,并著力發展品質消費,引入時尚買手店、國內外知名品牌高級定制店,引進‘國際范’城市首店200家以上。”上述負責人表示。
同時,今年還將持續推動八大類消費場景“一場景一示范”,發布新場景新產品城市機會清單,推出100個戶外消費場景、100個公園城市網紅打卡點、100個體育消費新場景、100條綠道精品旅游線路,同時積極爭取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試點,發展進口、改裝、賽事等汽車新型消費,促進數字人民幣移動應用功能創新及線上線下場景落地應用。
“我們要把城市發展契機共享給企業,實現從‘給優惠’到‘給機會’的轉變,實現共同成長。”該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緊扣社區商業資源整合、載體賦能、運營提升、品牌招引,更新發布社區商業發展機會、推薦投資商、推薦服務商、建議入駐品牌(企業)4張清單2.0版;開展成都首屆社區商業“好項目”征集大賽,開展社區商業場景化項目試點,聯動打造社區商業示范性消費新場景。
▲成都錦城湖綠道
創造消費需求:場景營城的“消費力”
今年大年初五,成都桂溪生態公園的客流量創了春節新高——這一天,有超5萬人次不約而同選擇到公園里過年。
經營時光花園意式餐廳的楊馳敏銳地感受到這一變化。自大年初二以來,這家開在公園里的餐廳的營業收入比平時增長了約15%,“從下午茶到晚餐時段幾乎都是滿座的情況”。
不遠處,錦城公園的成都浪速城市賽艇中心同樣是一番忙碌的景象。負責人趙曉俐告訴紅星記者,今年春節,中心14個教練都留在成都服務于皮劃艇、賽艇等項目,每日接待人數為1300人左右,“初五游客最多,一天就來了近1500人。”
從經濟指標看,成都社消零總額已從“十二五”末的不到5000億元提升到如今的超8000億元,如果未來能繼續保持“十三五”時期的增長勢頭,則有望在“十四五”末突破萬億大關。
而無論是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培育社區商業還是發展夜間經濟,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滿足“人”的需求,最終形成了“成都消費”的城市品牌。
▲2021年1月27日,桂溪生態公園的遵生小院和環球中心。王效 攝
對成都來說,城市的消費品牌不止是“買買買”。
一方面,成都近年來明顯加快了“三城三都”建設步伐,核心目的是希望通過探索文商旅體融合發展,以更高層級的體驗式消費進一步挖掘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消費”著墨亦不少,特別是要增強“成都消費”“成都休閑”消費輻射力,提高西南生活中心美譽度,拓展“買全球、賣全球”消費供給網絡,加快建設服務于擴大內需、暢通循環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與此同時,“場景”將被更廣泛地應用,以提高需求與供給的匹配度,創造更多新的消費需求。
▲成都“面街”各具特色的面館
去年底,成都市商務局、新經濟委、經信局等10部門聯合推出了16條政策措施,聚焦場景營造、企業創生、生態塑造3個方面,持續創新供給,促進新消費發展。
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新政對消費的理解不在聚焦于產品本身,而將其視作一個更大的產業,同樣以場景營造、企業培育和行業發展環境,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更多內生動力,為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體驗。
“錦江公園綠道全線貫通,‘八街九坊十景’漸次呈現,380多家全球首店開門迎客,戶外消費新場景引領疫后生活新時尚。”正如成都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所言,戰略腹地的消費潛能成為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風口機遇。
來源:紅星新聞 記者:鄒悅 編輯:官莉
總體安排
日期 | 時間 | 日程安排 |
23日 | 10:00-20:00 | 會議報到 |
14:00-17:00 | 參觀研學 王府井百貨 華堂春熙路店 成都IFS 太古里 | |
18:30-20:30 | 夜話營銷沙龍 | |
24日 | 9:00-12:00 | 主論壇 流量來源與轉化 |
13:30-17:30 | 主論壇 價值創造與傳播 | |
18:30-20:30 | 交流晚宴 | |
25日 | 9:00-12:00 | 主論壇 商場導購管理提升研討會 導購員管理提升與商業勞模經驗交流 |
13:30-17:00 | 分論壇一 全渠道營銷方案整合 | |
分論壇二 零售直播業務精解 | ||
專業培訓課 “會員管理與運營”實操培訓 | ||
同期零售技術及營銷展覽:會場外展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