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改理念原則為通用型的原則,但到了不同類型的商業體,也會有一些單獨適用的理念與原則可循。就社區商業而言,需要認識到中國城市化的趨勢:人口持續向中大城市集中、密度不斷增大,而土地政策又使得大城市的擴張速度低于人口涌入速度。這使得每個家庭單元的正常生活空間不斷的壓縮、局促。

基于此,社區商業需抓住“延伸家庭共享生活空間”這一理念為調改核心,避免與商圈賣場的正面沖突。充分扮演了家庭(原本應該有的)客廳、廚房、書房、洗衣間、游戲房的角色,讓自身成為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插件”。滿足社區消費者便利性、隨機性、高頻率、屬地性消費需求。實現“延伸家庭共享生活空間,詮釋家門口的美好日常”的目標。
社區商業的“生活雜志”理論
眾所周知,阿里在線上做的是“平臺”,平臺上承載著各種各樣的商品,如:衣、食、住、行、娛樂等各種“商品”。而社區商業在線下可以比喻為做“生活雜志”。“雜志”的每一個“專欄”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如:餐飲、電影、運動、辦公、社交等。與一般的商圈型賣場不同,社區商業的“生活雜志”對客流的吸引力來自于賣場達人對于商品的“內容編輯”所形成的“生活提案”。
以東京格林目為例:格林木武藏小杉是集百貨、超市、零售、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創新社區型購物中心,意在打造一個讓顧客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幸福的場所,把購物中心的主要功能從傳統的“購物休閑”顛倒過來,轉變為“休閑購物”。
格林木定位人群非常精準,核心是深挖第一商圈的高層社區住戶(年齡在25到39歲)。這些消費者往往有這樣的需求特征,比如:上班白領多、育齡婦女多、孩子多、休閑活動場所少。格林木的社區商業屬性主要體現為消費群體為高級社區的年輕家庭,目的為滿足便利性、隨機性、高頻率、屬地性消費,延伸家庭共享生活空間,詮釋家門口的美好日常。
據悉,格林木所在商圈開發了許多高級社區,總人口數2010年117萬。第三方統計該商圈人口年齡基本在25-45歲,其中25-39歲上班族數量巨大,一般是育兒家庭,兒童基本在10歲以內。家庭年收入在500萬日元(30萬人民幣左右)的占50%以上,年收入700萬日元的占30%。
在經營及調改過程中,格林木深度貫徹將社區商業作為家庭共享生活空間延伸的模式。在樓層劃分及主題設定上,格林木充分遵循“空間外延”,樓層劃分也基于家庭生活空間的分類而定,包括:1F為家庭廚房的延伸——超市內販賣切塊蔬菜;2F為家庭衣櫥的延伸——服飾、美妝店;3F為家庭閱讀、社交空間的延伸,有紀伊國屋書店,白山羊咖啡店;4F為家庭餐廳空間的延伸——開放式的美食廣場,家庭母嬰空間的延伸——兒童社區;頂樓為家庭兒童娛樂的延伸——屋頂花園兒童游樂區。

例如家庭育兒空間——屋頂植物園,在這里,父母們樂意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這里認識植物品種、觀察植物生長。一方面讓孩子貼近大自然,另一方面寓教于樂、增長知識,而格林木也因此迅速聚集了大量人氣。
社區商業的業態組合與空間規劃
那么對于國內的社區商業而言,該如何通過調改實現“家庭共享生活空間”的外延呢?
除了利用拉伸和收縮原則影響導流端和經營端之外,提升社區家庭、親子客“頻次”還有如下主要模式:結合周邊社區情況精準定位;業態組合方面提升便利性;經營端提升性價比與情感聯系。定位方面,社區商業通常以家庭客和親子客為主力,根據周邊社區情況不同也會有差異;業態組合方面,社區商業需更多的導入生鮮加強型超市和餐飲作為主力業態組合,增強賣場整體便利性;經營端方面,社區商業則需要通過抓商品提升社區人群購買力,通過服務和環境強化情感聯系。
對于社區商業而言,必須要滿足便利性、隨機性、高頻率、屬地性消費,延伸家庭共享生活空間,詮釋家門口的美好日常。
我們從浦東嘉里城的調改或可見一斑。嘉里城位于浦東花木板塊的核心地段,東接張江高科技園區,南接世博新城,西臨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北接聯洋國際住區,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社區商業之一。嘉里城主要消費群體為附近高檔小區的居民和會展中心人員,同時還服務地鐵通勤客和駕車而來的遠端客群。
浦東嘉里城毗鄰世紀公園及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隨著區域配套的提升,這片區域吸引了大批中高端人士聚居。除了周邊小區的居住者之外,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會展人員、地鐵與自駕車輸送而來的遠端客群,也都是嘉里城的目標消費群體。
浦東嘉里城在規劃之初就設計了辦公樓、公寓、五星級酒店和社區商場的布局,強化自己的第一商圈客群。
從浦東嘉里城的品牌調整方向來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不斷引入新興品牌(如MO&CO),讓商場保持新鮮感;通過品牌調整(如野獸派、Seasaw、特斯拉),傳達嘉里城精致高雅的定位;增加兒童品牌(如好孩子星站、孩之寶等)。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從2016年起上海的出生人口就有明顯提升,故幼兒市場被普遍看好。在此背景下,浦東嘉里城個性化、小眾的零售品牌開始逐漸增加(如MLB、C.P.U等)。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購物愈發追求個性化,浦東嘉里城也更重視為周邊社區顧客提供社交與休閑空間,如引入西西弗書店、打造供兒童玩耍的中庭等等。
簡單來說,浦東嘉里城除了明顯增加兒童零售類品牌,還在品牌選擇上提升了一個檔次,更符合中高端家庭型消費的特征,為其打造家庭空間的延伸。而保留下來的品牌如H&M、GAP、新元素、藍蛙等基本上都是知名的連鎖品牌,本身積累了較大的消費群體且與周邊白領、居民的消費習慣相吻合。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他們今后不會被更有實力和創新力的品牌替代。
在浦東嘉里城的調整過程中,用西西弗書店換掉了原本的無印良品,這便是深諳社區商業生活空間打造的道理。這一調整可以說是嘉里城經營策略的轉變:將原來的生活雜品店換為了西西弗書店這樣的重視社交、同時能提供家庭生活空間延展的店鋪。對家庭親子客而言,西西弗書店的兒童閱讀區提供了育兒空間;對年輕文藝客而言,充滿陽光的閱讀區域以及提供輕餐的咖啡店滿足了閱讀、社交、曬太陽等多種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浦東嘉里城2層中庭有良好的采光,可以提供“家庭陽光房”功能。事實上,陽光房是很多現代家庭戶型中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嘉里城二樓中庭有大面積玻璃幕墻,提供良好的采光,讓顧客可以在充滿陽光的空間里享受美食。而二層連接的入口處有俏江南、小南國等正餐,也迎合了商務人士洽談、用餐的需求。
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浦東嘉里城首層平均日租金為30元/天/平方米,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其首層平均日租金已達57元/天/平方米。三年半的時間,浦東嘉里城租金漲了將近一倍。這足以反映出了浦東嘉里城近幾年品牌調整的效果顯著。
(作者丁昀 和君咨詢高級合伙人 和君商業零售研究中心負責人 和奕咨詢創始人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特聘專家)
10月16日-18日,中百協2019年度零售研究分享會在上海舉辦,丁昀老師將系統深度講述“社區商業如何打造生活空間外延”
以賣場調改和運營效率變革賦能零售升級
——中百協2019年度零售研究分享會
會議安排
10月16日上午
CTE中國玩具展、CKE中國嬰童展、CLE中國授權展、CPE中國幼教展
10月16日下午
以賣場調改和運營效率變革賦能零售升級
--丁昀老師專題分享(1)
10月17日上午
以賣場調改和運營效率變革賦能零售升級—聯合分享
利豐研究中心發布《2018-2019中國百貨行業調改報告》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副總經理李海峰分享“零售轉型升級中的IP賦能與數字化改造”
北國股份新百廣場總經理劉雋分享新百廣場調改思路與實踐體會
新悅商業創始人、執行董事,原K11戰略規劃總經理兼北區營運總經理王瑋分享“零售業創新戰略思維”
10月17日下午
以賣場調改和運營效率變革賦能零售升級
--丁昀老師專題分享(2)
10月18日上午
以賣場調改和運營效率變革賦能零售升級
--丁昀老師專題分享(3)
參會咨詢:張女士 13601236323(同微信號)
毛女士 13520324326(同微信號)
展位合作:夏女士 13901231613(同微信號)
報名請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