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9-12-25 14:50
11月6日, 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與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同編寫的《2019百貨轉型升級研究報告》于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正式發布。
2019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外圍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令2019年的零售增長趨勢放緩。因此,百貨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通過對全國大型百貨公司進行的深入訪談及重點分析,本報告全方位探討了百貨業尋求革新的多元化途徑,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并結合國家鼓勵進口的政策方針,升級自身商品品類和運營能力,布局未來發展。
(從左至右)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蘇有余,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林詩慧,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
報告建議,百貨門店可以從構建數字化能力,打造強大商品力,增加體驗式消費元素,引入精細化管理和提升定位,這四大方面進行轉型升級。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蘇有余指出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加速推行全渠道和數字化方案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蘇有余指出,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加速推行全渠道和數字化方案,從人、貨、場三個方向建構智慧零售,例如全面打通會員數據和引流(人)、深化關聯商品的分析(貨),由“人找貨”推進到“貨找人”,以及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場景化購物體驗(場)。
打造商品力方面,報告指出百貨業可在加強品類組合、優化供應鏈、開展自采自營、拓展集合店等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林詩慧認為,結合國家鼓勵進口的契機,百貨業可以擴大進口產品類目,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選擇,同時著力自有品牌研發,提升自身競爭力。
增加體驗與互動是另一個轉型趨勢,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問卷調查顯示, 77.9%的受訪百貨企業已在門店增加了體驗式消費的元素,例如舉辦主題展覽和互動活動來吸引人流及提升購物體驗。
管理及定位方面,由于許多百貨企業已朝著多業態、多領域發展,他們更加重視集團內的資源分配和效率,以實現協同效應。
不少百貨企業也一改之前單純從事租賃業務的“二房東”模式,積極參與品牌招商和管理,力求更精準地鎖定目標客戶群。此外,有部分企業也嘗試利用社區化突圍,以滿足周邊居民生活所需為目標,把商業空間打造成一個高質量的社區家庭生活空間。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表示,雖然行業的整體銷售額增長放緩,但由于百貨企業普遍采取了布局調整、形象和結構改造、品類升級等各類措施,企業效益的增長總體上好于銷售額的增長。
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指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擴大進口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新信號,消費升級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助推器。
在這個大背景下,百貨業的作用也會愈發重要,轉型升級之路也勢在必行。
報告建議,百貨門店可以從構建數字化能力,打造強大商品力,增加體驗式消費元素,引入精細化管理和提升定位,這四大方面進行轉型升級。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蘇有余指出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加速推行全渠道和數字化方案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蘇有余指出,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加速推行全渠道和數字化方案,從人、貨、場三個方向建構智慧零售,例如全面打通會員數據和引流(人)、深化關聯商品的分析(貨),由“人找貨”推進到“貨找人”,以及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場景化購物體驗(場)。
打造商品力方面,報告指出百貨業可在加強品類組合、優化供應鏈、開展自采自營、拓展集合店等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林詩慧認為,結合國家鼓勵進口的契機,百貨業可以擴大進口產品類目,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選擇,同時著力自有品牌研發,提升自身競爭力。
增加體驗與互動是另一個轉型趨勢,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問卷調查顯示, 77.9%的受訪百貨企業已在門店增加了體驗式消費的元素,例如舉辦主題展覽和互動活動來吸引人流及提升購物體驗。
管理及定位方面,由于許多百貨企業已朝著多業態、多領域發展,他們更加重視集團內的資源分配和效率,以實現協同效應。
不少百貨企業也一改之前單純從事租賃業務的“二房東”模式,積極參與品牌招商和管理,力求更精準地鎖定目標客戶群。此外,有部分企業也嘗試利用社區化突圍,以滿足周邊居民生活所需為目標,把商業空間打造成一個高質量的社區家庭生活空間。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表示,雖然行業的整體銷售額增長放緩,但由于百貨企業普遍采取了布局調整、形象和結構改造、品類升級等各類措施,企業效益的增長總體上好于銷售額的增長。
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指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擴大進口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新信號,消費升級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助推器。
在這個大背景下,百貨業的作用也會愈發重要,轉型升級之路也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