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百貨業免稅牌照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據報道,鄂武商A、百聯股份、杭州解百等百貨業上市公司因“免稅店”經營資質消息,股票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近期免稅概念在資本市場的“火熱”,源于7月初海南離島免稅購物迎來的新政: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均可平等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資本市場對百貨業“免稅店”經營資質概念的追逐,實際上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我國持續推動改革開放和擴大內需等政策的肯定和期待。今年以來,我國為應對疫情沖擊,出臺了諸多擴大開放和刺激消費的政策,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等。我國海外代購消費規模和免稅消費需求相當可觀,成為市場高度關注的內需話題。中信建投證券的研究指出,2019年末,國內免稅規模約超5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國內免稅總空間有望突破1600億元,長期有望突破2000億元。因此,如何激發近2000億元的消費需求,成為擴大內需首先解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對有條件的傳統百貨商店給予免稅經營資質,特別是對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的大型商超企業允許公司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的政策支持,事關高質量對外開放、穩定就業、促進內需等重大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非常重要。對于百貨業來說,獲得免稅店經營資質政策扶持,將會迎來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不僅有助于百貨業上市公司獲得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而且還會帶來更多的消費流量。但與此同時,獲得免稅經營資質之后的百貨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如何吸引更多國際知名奢侈品入住免稅店銷售,是百貨業吸引客流量和增加銷售量的關鍵因素。并且,免稅經營意味著相應商品的降價銷售,本質是價格范疇的競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新冠疫情,更加凸顯了百貨商場購物對新的消費形式、需求的不適應。而百貨業要獲得下一個零售業的風口,關鍵出路還在于加大數字化的轉型力度,免稅店經營資質則給了傳統百貨業一個轉型發展的機會窗口。傳統百貨企業則要抓住這個窗口,立足質量品牌優勢等,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進行銷售方式的創新,努力形成“品牌大型百貨超市+線上線下融合銷售+”的新零售方式,以此爭取免稅店降價基礎上的銷售規模等,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盈利能力。
(點擊查看詳細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論壇二 顧客的數字化營銷 分論壇三 全渠道終端及后臺建設 |
| 參觀考察 路線1:上海環球港購物中心 路線2: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
|
請掃碼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