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3-07 17:19
為探討存量時代的私域運營策略,3月4日,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聯合華為、銀泰商業集團等企業,舉辦了主題為“把握關鍵節點,玩轉私域營銷”的線上分享會。
會上,協會楊青松秘書長作了題為“開展私域運營,有哪幾個著力點?”的介紹,以下為發言概要。
一、實體為什么要做私域運營
可以從宏觀和行業兩個大的角度來分析,每個角度細分三個具體原因。
(一)整體營銷角度:
1.線上紅利消退: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幅為12%,是十年來最低的一年,甚至低于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的增幅,這是之前沒有過的現象。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在股市上,互聯網企業的市值有縮水的態勢。
2.獲客成本過高:互聯網的獲客成本正在逐步攀升,300元/客以上已不足為奇。與其花費如此高額的新客成本,不如維護好已有的存量客戶。
3.消費模式變化:經過兩年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消費者在整體上已經實現數字化,在商品選擇、查詢、訂購、結算、售后等方面普遍有數字化的滲透,只是程度或環節不同而已。
(二)實體零售角度:
1.經營模式變化:面對數字化的消費者和線上的巨大競爭壓力,傳統線下零售企業的業務模式已變成“線下為主+線上為翼”,有了線上工具,有了數字化手段,企業具備了開展私域營銷的基礎。
2.挖掘線下流量:傳統零售一般較早開展會員制,大多積累了一定數字的會員,通過私域營銷,盤活存量,引入增量。
3.利用實體資源:實體有良好的物理資源,包括店面、櫥窗、陳列等,都可以作為數字化的觸點,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復用。
二、實體零售私域營銷的優勢
實體零售開展數字化,雖然在技術和理念上有短板,但相比單一的線上渠道,線下也有很多優勢,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基礎扎實:可細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現有實體店的資源;二是已有會員量,以百貨為例,單店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三是內部信息化基本完善,如ERP、供應鏈、收銀管理、商戶管理等系統基本完善,為數字化奠定了內在基礎。
2.品牌影響:實體門店,要么是全國的品牌,要么是城市的品牌,至少也是社區里為居民所知的品牌。品牌為開展數字化提供了由頭和背書。
3.觸點多元:從停車開始,到進店、逛店、收銀……,線下的每個環節和觸點都有開展數字化的空間,如通過二維碼引流、發布優惠信息等。
三、實體零售私域營銷的短板
當今的私域營銷是一個熱門話題,各種觀點、方法、工具不勝枚舉,特別是營銷的主體各有不同,如專業主播或MCN機構、快銷或奢侈品品牌商、互聯網平臺、線下零售等,整體原則大致相同,具體實施策略上差別較大。此處只討論針對線下零售的情況。
實體零售開展數字化和全渠道業務,有先天的不足,短板很多。具體到私域運營,有五個關鍵的短板,同時也是五個重要的著力點。
1.團隊組織
組建團隊的目標,是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包括引流—運營—轉化—裂變—復購的全流程健全的管理。平臺企業有龐大的組織體系,實體企業往往是從零開始。例如,傳統百貨和購物中心為開展數字化,在架構上都進行了優化,一些企業組建了數字化中心或全渠道中心,有的則以原有的信息部或電商部承擔相關職能。
在數字化的部門內,主要是確定其職能定位、業務目標、人員配置和架構。力求崗位無空白、不重疊,比如社群運營、方案策劃等。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在2021年專門制定了《全渠道模式下實體零售崗位職能設置指引》團標,幫助企業設立健全的崗位職能。
在數字化部門外,重點是與其它部門(如采購/招商、運營)的協調,爭取其它部門最大程度的配合,甚至是在某些業務活動中成為主導。
團隊組織建設的重點,是領導充分重視,并且充分授權牽頭部門。但凡數字化取得一定成績的公司,都離不開企業管理者的重視,如銀泰百貨CEO陳曉東、友阿股份總裁胡碩都曾多次親身參加直播活動,既增加了人氣,也顯示了企業的自信。
2.活動策劃
活動策劃的目標,是形成閉環的業務系統。包括大型活動,如雙11、618、店慶,以及日常的活動,如拉新、引流、轉化。
活動的內容,包括直播、促銷、拼團、新品、線下;活動的手段包括抽獎、贈品、折扣、紅包、內購……,各種玩法可以說是層出不窮,關鍵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匹配,以及投入產出的要求,這就是活動策劃的本事。
從現階段看,實體零售開展活動策劃工作的重點,是配備專職人員(如文案、運營、設計),我們整天盯著毛利、看著商戶的思維習慣,不大可能制定出優秀的私域營銷方案,也不大可能撰寫出一篇優秀的方案。
3.社群管理
這兩年,實體零售建了很多社群,如微信群,企業微信群,抖音粉絲群,微博粉絲群……,建群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重點還在于群維護和轉化。社群管理的目標就是實現持續的互動,提升轉化。
管理的原則主要是兩個,首先一定是企業的統一運營,是為企業服務,不能成為群主(以導購為主)個人的陣地;二是標準化管理,所有的話術、信息都有統一的模板或明確要求;三是根據客戶地區,商業價值,建群時間等信息打標簽,進行客戶分層,便于定向營銷。
在社群管理方面,有兩個重要案例可以借鑒學習。一是薇婭的社群管理,根據微信公眾號“億邦動力”的文章,薇婭的私域“帝國”,有超9000個社群,假設每個群的成員數是150人,那么保守估計薇婭擁有超過145萬的私域用戶。每個群名稱的前面四位數字為社群序號,中間為群主名字縮寫,后面的數字則代表此群主負責的第幾個社群。若每位助理運營30個社群,薇婭背后有著300多人規模的私域運營團隊。
二是瑞幸咖啡的社群運營。在網上文章《瑞幸咖啡的私域自救:建9100多個群 從拉新轉變為留存和提頻》中,披露2020年4月瑞幸咖啡退市后,開始通過社群進行私域流量的運營。信息顯示,截止2020年,瑞幸咖啡私域用戶已達180多萬,其中110萬用戶加入了9100多個圍繞門店組建的用戶福利群,入群人數還以每月60萬左右的速度在新增。瑞幸咖啡CMO:“時間/期限+LBS+社群+私域”的組合拳,疫情下,實現單月超60萬新增群用戶,同時社群內用戶的月消費頻次、周復購人數均雙位數增長。
4.內容輸出
內容輸出的目標是建立私域的粘性。通過內容建立人設或運營主體的品牌定位,內容是鏈接用戶和品牌情感的紐帶,提升獲取私域的數量和質量。
手段包括“養粉”,即通過持續的內容輸出,形成忠實客戶群;“篩選”,通過關聯內容營銷,把真實的用戶篩出來。因此,內容輸出的重點是持續性和關聯性,積沙成塔,從量變到質變。
公眾號的內容發布,線上的商品展示,都是內容輸出的一部分。例如百貨企業近期的公號內容,都是以推送三八節促銷為主題,同一個主題,由于活動力度、設計和方案的差別,對顧客的吸引力也完全不同。
小程序中,“最近使用”的數字也反映了顧客對小程序的應用程度。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也建立了面向會員的媒體矩陣,以微信公眾號為基礎,包括網站、微博、社群、頭條號等,通過專人維護,并保持一定的原創比例。
5.系統支撐
線下的系統能力,實體是有基礎的,線上的互聯網化的系統則欠缺很多。完善系統支撐的目標是補足技術短板,健全運營生態。
上系統就是投入,初期應充分利用現有團隊和資源,以我為主,循序漸進,避免盲從,在私域管理上逐步從傳統CRM過渡到SCRM。同時,與外部資源可以采取多種合作方式,如有的企業在直播中,與MCN機構采取對賭的合作方式,即達到設定的目標,合作方獲得較高收益,如果達不到,則無法取得收益,在一定程序上控制了企業的風險。
系統支撐的重點是打通各個渠道,實現線下、小程序、社群、線上旗艦店等渠道的數字協同和共享。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之前對企業的調查顯示,零售商對所有已上線系統,最不滿意的就是CRM系統,說明我們在私域的系統管理上,有普遍共性的問題,這也是完善系統支撐的必要性所在。
為配合企業開展私域營銷工作,中國百貨商業協會2022年的相關工作包括:
a)起草團標:《導購服務規范》、《全渠道信息觸達操作規范》等
b)撰寫報告:《數字化和全渠道報告》、《導購員職業發展報告》等
c)召開會議:零售營銷大會、導購管理提升研討會(2022年5月中旬)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