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21 17:13
近幾年,隨著商業競爭的加劇,擁有便捷交通的TOD商業越來越成為行業的關注焦點,由于其具有大規模天然客流、多重復合業態、滿足顧客多種需求等特點,已開業的TOD項目占據越來越多的優勢,同時也有大量待開業TOD項目。
一、TOD為什么越來越重要?
1. TOD的概述
TOD模式廣泛使用的一個解釋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規劃一個居民區或者商業區時,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規劃/設計/運營方式。源于百度的TOD基本概念:「以地鐵、公交干線等軌道交通樞紐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約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打造集出行、居住、商業、教育、工作、購物、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混合功能區,從而形成高效、集約、舒適、綠色的城市片區中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高度和諧統一。」
TOD的產生實際上是生產力發展和城市化的一個結果。生產力發展意味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大大提高,特別是多條交叉地下交通軌道的建設,以及地上建筑的開發,這使得TOD在硬件上得以實現。城市化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但在城市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各種問題,比如交通通勤問題、土地開發利用問題。上世紀80、90年代初,基于對郊區蔓延式開發的深刻反思,美國逐漸興起了一個新的城市設計運動,后來演變為新城市主義(New Urbanism)。作為新城市主義倡導者之一的彼得·卡爾索爾普所1992年提出TOD概念,提出以TOD替代郊區蔓延的發展模式。
雖然最早提出TOD概念并且開展大規模建設的是美國,但實際上這是城市化的一個必然方向,在人口密度大、土地稀缺的國家,TOD更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日本已經形成了豐富的TOD開發與運營經驗,形成了運輸服務業+商業+不動產業務的有效協同,擁有一大批成功的TOD項目,特別是大型商業項目。
TOD概念大約在2000年前后引入中國內地,正值各大城市大力發展公交線路和軌道交通之跡,因此在各大城市中迅速發展、演變,也出現了一大批在運營的或在建中的TOD項目。
2. TOD商業的優勢
顧名思義,TOD是基于交通的規劃建設方式,其核心優勢就是便利的交通,它是區域甚至是城市的交通樞紐,這就意味著它有天然的流量,在流量為王的存量商業時代,更為難能可貴。當然交通的流量轉化為商業的流量,還需要有大量的精細化工作要做。
有了交通的便利和流量的加持,自然帶來多業態和多品牌的聚集,并且實現吃喝游購娛等方面的互補,同時布局又具有立體化、層次豐富的特點。這些又反過來吸引流量的轉化,形成良性循環。
優秀的TOD商業,往往形成了“生活圈+通勤圈+商業圈”三圈合一的發展態勢,TOD商業也因此從城市生活的“加分項”到“必備項”。
二、TOD商業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成功的TOD項目很多,例如日本的澀谷(Shibuya)站,號稱“全世界最大的交叉路口”,有多條地鐵線交匯,周邊涵蓋商業、商務、文化、產業、居住、教育等功能。香港的銅鑼灣也是一個規模超大的TOD項目,地上交通發達,地下雖然只有一條港島線地鐵穿過,但銅鑼灣站出口多達六個,地下四通八達。周邊寫字樓林立,更有多家大型百貨公司及大型商場,包括:崇光百貨、時代廣場、世貿中心等。
內地的TOD商業開發雖然起步稍晚,但已出現眾多成熟、大規模的項目。南京新街口是中國商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其中新街口地鐵站,是地鐵1號線和地鐵2號線的地下換乘樞紐車站,建筑面積7.65萬平方米,擁有24個出入口。地下眾多商鋪組成了一個大型商業區域,總體也構成了一個大型的地下交通商業系統。
即將開業的青島維客星城項目位于青島李村商圈中心地帶,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在地鐵2、3號線的交匯點上,有13個出入口可直通地鐵與周邊商業,與地鐵站融為一體,全方位連接城市商業要素。項目定位“年輕力TOD商業新標桿”,打造“地鐵生活城,流量新主場”。項目周邊公交線路多達39條,3公?內居住社區260個,覆蓋??規模83萬?,項?3公?內有地鐵站13個,公交站166個,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
維客星城的區位優勢:
維客星城的地上配置:
歸納起來,成功TOD商業的要素包括:
1. 規劃:從干線到毛細血管的全面疏通。例如,地鐵口的數量和位置,保證乘客(顧客)良好的通達性。
部分TOD商圈地鐵出入口的數量
維客星城的地鐵連通以及周邊商業(G1G2層為商業,G3G4為停車場):
2. 開發:政策助力項目,長期持續打磨。TOD項目投入資金量大且開發周期長,成功的項目都是花了長時間和耐心持續運營。
3. 定位:在滿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大目標下,又有自己的鮮明的項目特色,特別是是對于中小型TOD項目,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交通客流能還轉化為商業客流,定位是較為關鍵的環節。
4. 復合:實現交通、地產、辦公、商業的協同。
5. 融合:各類商業業態之間融合互補。
6. 運營:在硬件條件的基礎上,保持較高的運營能力,持續精耕細作。
三、TOD商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1. 站、城、人一體化
從以往相對線條割裂開發到全面深入融合(例如地鐵出口與商業的結合),關注深層次人的需求的表達,打造出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
2. 沉浸式體驗
體驗是商業留住顧客的手段,是顧客來場的理由。通過體驗提高轉化率(如更便捷的交通通道與商業通道的連接),增強用戶粘性,將過客轉化為留客。
3. IP+商業
IP與商業的融合是近幾年商業發展的一個趨勢,TOD商業具有體量和場地優勢,更易于將動漫、景點等與商業融合。
4. 年輕力
地鐵客流以年輕人為主,作為一個商業項目,有了年輕人,更要有年輕力,通過藝術感知、次元文化等形成吸引力。
隨著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商業體開發成本日益提高,具有流量優勢的TOD商業必然占據更大的市場。需要關注的是,雖然有充足的交通客流,但并不能保證商業運營上的成功,企業不能忽略后期運營的重要性,必須通過規劃、開發、定位、運營等環環相扣,將軌交客流自然導入商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