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07-27 15:45 作者:利豐研究中心
品牌商品力,即品牌產品的品質個性、品牌產品的數量與種類、品牌產品的功能變化、品牌產品內在的科技含量等。無論用何種渠道和方式,讓顧客買到好的商品,才是一個零售商能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提高商品力的主要方法,包括開拓自采自營、發展自有品牌以及調整產品組合布局,讓商品可敘述自身的價值和故事。
01 拓展自營
傳統百貨多采用聯營模式,對商品渠道掌控有限。近年隨著電商市場迅速發展,消費者購物途徑多樣化,更是放大了這一模式的弊端。
比如說百貨店因為受制于聯營不能決定商品定價,為吸引消費者只能以打折降價的方式變相實施低價策略,形成消費者不打折不購買的情況。
近年,一些百貨零售企業嘗試提高自采自營業務的比例,包括開設品牌集合店,以減低對品牌方的依賴,實現差異化競爭。
由我們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和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起的調查中有幾組數據:
67.1%的受訪企業已經實行自采自營模式,另外15.7%表示計劃當中。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然而,正在經營自采自營銷業務的企業中,超過六成表示其經營比例不到10%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雖然有三成的企業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當前自采自營的比例已有所增加,但大部份增幅少于5%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在經營自采自營的企業當中,48.9%的企業選擇自行開發經營自有品牌;44.7%采取區域代理或總代理的方式; 34.0%以買斷某一品類或品牌的形式營運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商品品類方面,57.4%的企業選擇食品作自采自營,其次為服裝鞋帽 (48.9%) 及化妝品
(44.7%)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2019年12月,IGFD集團在中國的首家自營型百貨—— Le Templer on the Bund在上海正式開業。
有別于傳統自營百貨,Le Templer的商品種類較多,橫跨衣服、鞋履、手袋、配飾、咖啡、蛋糕等,通過單點單店授權的模式匯集了一線奢侈品品牌如Moschino、Versace、Dolce & Gabbana、Rick Owens、Common Projects、Bally等30多個國際品牌,其中鞋履占比60%-70%。
在潮鞋區,LE TEMPLER ON THE BUND貼心放置了電子屏滾動播放商品價格,消費者可時刻了解潮鞋的價格走勢。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Le Templer利用前衛、大膽的藝術風格建造空間場景,把雜志的概念實體化,顧客置身商場彷如參觀藝術展,又引入餐飲與咖啡業態營造高端生活品味,迅間成為”網紅打卡點”,示范了以商品力來開辟奢侈品市場的新模式。
店內設計呈現出科技、藝術、叛逆、不規則等多元風格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另外,關于北京SKP,英國建筑師事務所Sybarite與GlobalData共同發布的2019年研究報告中,有幾個數據值得注意:
- 北京SKP每平方英尺銷量位列全球第二
- 2019年營業額高達153億元
- 目前已有超過900個品牌入駐
- 全球僅次于英國奢侈品百貨 Harrods
近年來,SKP增加了買手集合店SKP SELECT及家居買手店 SKP HOME SELECT,引入小眾、潮流的設計師品牌,當中許多在國內沒有開設專柜或店鋪,包括 JWAnderson、亞歷山大·王(Alexander Wang) 等。SKP通過引入獨家貨源,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高端消費者,影響力輻射了整個北方地區,是商場致勝的砝碼。
我們的調查還顯示:
正在經營自采自營的企業表示,
這項業務的最大挑戰是“資金占用多、壓力大”
其次是“難以培養專業買手團隊”
以1到7評分的話(7分為最難),這兩項分別得到平均5.37及5.31分。其他挑戰如企業管理水平及供應商配合程度等,相對而言影響較輕微。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受訪企業中,各有46.8%表示會在未來12個月擴大自采自營比例或保持現有比例。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但是,疫情打擊零售業的正常經營,令不少百貨零售企業的收入驟減,資金緊拙。另一方面,大部份企業多年來自采自營業務規模很少,不足以培養夠多的專業買手,因此未能充分掌握市場的商品和消費者心態,對目標商品的材質、成本等了解不足。在目前行業資金水平、采購能力局限下,少有企業愿意冒高風險經營自采自營業務,一般只有具傳統優勢的個別百貨店或規模稍大的百貨企業在開拓自營業務。
比如今年四月,天虹宣布取消"百貨自營事業部",把其業務歸屬華南一區管理。更早之前,伊勢丹百貨旗下美妝集合店Isetan Beauty中國首店即上海大悅城店也宣布閉店。
02 發展自有品牌
隨著90后乃至95后成為消費主體,消費趨勢更新換代,國潮開始流行。在這種趨勢下,一些傳統百貨企業正積極創建或強化自有品牌,一來期望可趕上國貨潮流,二來可借此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三來可提升毛利率和利潤。
調查顯示,約三成的受訪企業已經開發了自有品牌,與去年的比例相若,另外有22.9%的企業表示有計劃開發。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已擁有自有品牌的企業當中,逾七成表示自有品牌占總銷售不多于5%,大部份企業都表示占比與去年同期差不多。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這些自有品牌涉及品類依次為:
1. 食品(81.0%)
2. 家居用品(33.3%)
3. 服裝鞋帽(33.3%)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2019年百盛集團推出自家快速時裝品牌"evry-D",并在短期內以專柜形式在五家零售店開設,成為百盛在業務轉型創新及方面的新方向。
隨著年輕一代消費力量的與日俱增,百盛集團計劃在2020年繼續擴張"evry-D"專柜的規模,提升其品牌影響力,并進一繼續擴張市場規模。而在美妝方面,獨立美妝概念店 Parkson Beauty 已在長沙、青島和南寧共有三個零售點。
此外,百盛集團還有自營精品超市、餐飲門店品牌,未來將繼續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並通過差異化定位產生協同效應。
百盛集團美妝零售店“Parkson Beauty”
(照片來源:搜狐)
調查顯示,百貨零售企業認為開發自有品牌面臨最大的挑戰依次為 "資金占用多,壓力大" 、"獲得市場認可時間過長" 及 "高庫存風險",以1到6分為標準的話(6分表示挑戰最大),這三項的得分分別是4.33、4.26 及 4.19。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03 加強品牌管理和聯動
百貨具有很強的品牌集聚焦能力,如化妝品、珠寶、鞋帽、運動用品等。為保持這方面的優勢,百貨企業必須加緊與供應商或品牌商的聯系和合作。
我們的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企業過去一年已加深了與供應商或品牌商的合作。當中最主要的合作方向為:
1. 參與庫存管理及庫存數據共享 (62.0%)
2. 單品管理 (60.0%)
3. 參與終端銷售管理及銷售數據共享 (58.0%)
數據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問卷調查
化妝品是百貨企業進行品牌調整的主要類別,而國際品牌數目是其中一個績效指標。
化妝品雖然占百貨店總體面積的比例不高,但銷售占比可觀,例如:
- 王府井百貨化妝品的銷售額對各門店平均貢獻近五分之一
- 新世界大丸百貨的化妝品經營面積僅有2000平方米,但搜羅了66個一線品牌,品牌數量為上海百貨之首
- 杭州大廈化妝品經營面積目前也僅為1400平方米,國際品牌共36個,2019年造出6億的銷售額,多個品牌銷量位居全國前列。
90和95后是化妝品的主要消費者,他們對高檔化妝品認知度高,并愿意為此付出較高代價。百貨企業引入時尚化妝品牌,可以塑造年輕潮流的形象,更可利用化妝品為突破口,推動會員營銷、數字化和全渠道發展,并透過交叉銷售或連單,帶動其它時尚品類的銷售。
來源:利豐研究中心
總體安排
日期 時間 日程安排 11日 全天 購物中心發展論壇報到 12日 全天 零售技術應用大會報到 9:30-17:30 2020中國購物中心發展 高峰論壇 18:30-20:30 歡迎晚宴(暫定) 13日 9:30-17:30 第四屆零售業技術應用大會 主會場 9:30-12:00 分論壇一 無人與自助零售大會 18:30-20:30 夜話技術沙龍 如何將私域流量變現? 14日 9:30-12:00 分論壇二 顧客的數字化營銷 分論壇三 全渠道終端及后臺建設 14:00-17:30 參觀考察 路線1:上海環球港購物中心 路線2: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同期舉辦上海國際酒店及商業空間展覽會
請掃碼報名